2006年12月28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一版: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七个女人一年“灭火”二百多场
本报首席记者 余春红 通讯员 卢蔚文 唐礼四

  本报讯  口头调解成功每件奖励5元;规范调解程序、形成书面协议的每件奖励10元;重大疑难纠纷调解成功的每件奖励100元。这是杭州西溪街道综治办和司法所最近出台的对社区人民调解员的奖励标准。尽管奖励的数额不是很大,但是这3个数字让街道7个女调解主任很感动,就凭一张嘴,她们1年要消化掉200多起纠纷,这样的奖励对她们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和肯定。
  西溪街道共有8个社区,有7个社区调解委员会主任是女将。
  34岁的李晓红是下马塍社区的调解主任,看上去柔柔弱弱。2天前,她刚调解了一起一楼住户和二楼住户之间的漏水纠纷。一楼二楼的住户一老一少,因为二楼往一楼漏水的事,双方吵得不可开交。李晓红在中间劝了老的劝少的,开导完一楼到二楼,最后终于让这老的少的“熄火”言和。
  “刚开始做调解工作的时候,总觉得只要从公平公正出发就可以了,现在发现调解并不是这样简单,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家长一样,在哄两个闹别扭的小孩。”3年里调解了100多起大大小小纠纷的李晓红给调解工作做了个轻松有趣的解释。
  文天社区的调解主任俞爱云像个邻家大姐,声音响亮,语速较快,说着说着,普通话就回到了杭州话。和社区居民打交道,做社区居民的思想工作,她感觉说杭州话更好办事。俞大姐说,说的技巧对调解工作而言尤其讲究,许多矛盾纠纷因一句话两句话而生,同样许多隔阂纠纷也是在千言万语、苦口婆心中消融掉的。
  “我们站在中间常常会两头受气,有热脸贴冷屁股的时候,也有被当作出气桶的时候。”花园亭社区的调解主任孙勤倒出了很多苦水。花园亭地块回迁纠纷、磁带厂宿舍拆迁纠纷、教工路52号废弃水塔拆除纠纷等好几起重大社区矛盾纠纷,都是在她手上解决的,但在这些问题的调解过程中,孙勤曾被误会得掉眼泪。
  7个社区女调解主任今年记录在案的调解成功案例有200多件,说起调解工作来,她们各有各的酸甜苦辣。不过有一点,她们异口同声:自从干了调解,发现自己越来越爱管“闲事”了,只要听到吵闹声,总要过去问个究竟。